大象财富对话孙新雷:竞争或合作——企业发展的选择
作者:豫商播报 时间:2022-06-13 阅读量:5813 来源:豫商播报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市场主体已达到1.5亿户,其中企业4600万户,99%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当前,受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影响,中小企业发展普遍承压。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应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制定和执行发展战略时应该重视哪些方面的问题?近日,大象财富记者专访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河南省豫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南省政协经济委原主任孙新雷,畅谈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定位和竞争合作。

记者依明对话孙新雷

依明:
孙主任,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疫情冲击的情况下,您怎么看待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孙新雷: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通常有“56789”之说,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但是,就单个企业来看,也确实存在若干不可否认的缺陷,如规模小、研发能力弱、可抵押物少等。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既需要在宏观层次为其创造宽松的环境,也需要企业自身扬长补短。

 

依明: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您认为中小企业应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

孙新雷:一般而言,中小企业所处的市场都大多属于垄断竞争性市场。在这种市场上,不仅企业数量众多,以致谁也不容易通过调整自己的决策而影响整个市场,而且也不存在十分严苛的进入或退出的障碍,这使得企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但是,企业生产的产品之间又有一定的差异性,虽然同时也存在着可替代性,这种情况又标志着市场上存在垄断因素。

 

当前,区域分化、行业分化和市场细化正在不断地向纵深处演化。面对这一态势,企业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大规模、成批量、单品种的生产和销售方式,而要更加关注细分市场条件下小众消费的趋势及变化,甚至要设法满足私人定制类的消费需求。企业不一定非得在全行业中领先,只要能在细分的市场中成为领跑者,就是成功。也就是说,中小企业要在细分市场上寻找和发现自己的定位。如果考虑到技术的进步和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企业还要做好预判和相应的研发工作,以便为未来领跑做准备。

 

现实生活中的中小企业,往往还会在竞争中陷入规模和技术选择的误区。大企业确实大多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起来的,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小企业的理性选择可能是适度规模和适应性技术。因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消费需求不仅在量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更会在结构上发生变化。无论是经典作家所说的三个层次(基本生存需要、发展需要、享受的需要),还是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说,都描述了消费需求会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而拾阶而上的规律性。伴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既会带来需求结构的变化,还会出现需求差异度的扩大。依此而论,中小企业无需追求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也无需在装备水平上追求越新越好,而应在做细做精做优做专上下功夫,那种企图实施全产业链经营、甚至“吃干榨净“的做法更是不可取的。

 

依明:
除了提升自身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中小企业之间“抱团取暖”也很重要,您怎么看待中小企业间的合作?
孙新雷: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应有之意,但是,这并不排斥企业之间的合作。供应链上的企业纵向合作,是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同一行业内的企业横向合作,只要不是刻意的串谋,也是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并购重组也是一种合作方式。在企业技术研发应用或市场开拓遇到瓶颈时,与其“死扛”下去,还不如主动出击,寻找并购重组的机会,以求继续生存。这样的并购重组实质上也是合作。虽然在并购重组中可以谈判,可以有相互博弈,但目标是重组后求得生存。一个濒临崩溃的企业,如果在重组谈判中一味注重自身利益的实现,甚至抱着“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态度,则可能会失去合作的机会,进而最终消失。
除了并购重组之外,合作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企业之间可以是投资性的合作,可以是联手共同开拓市场的合作,可以是相互信赖条件下的技术层面的合作,还可以是发展战略层面的合作。特别是在市场萧条时期,企业合作更会收到“抱团取暖”的效果。
企业合作必须注意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基本的原则有:诚信经营,依法守规;领导人有眼光有谋略,团队意识强;技术比较先进,有成长性;产品市场需求稳定或富有弹性等等。

 

依明:
对企业来说发展是头等大事,在您看来,中小企业在制定和执行发展战略时应该重视哪些方面的问题?

孙新雷:不管是竞争还是合作,对企业来说,目标都是为了发展。一旦发展战略确定下来,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既顾眼前更谋长远

经济是有周期的,市场是会变化的。企业一方面要努力谋求当下的最大利益,另一方面,更要积极研判,提前谋划,蓄力蓄势,在长期发展战略上有所准备。

 

2、自力更生和借助外力

由于技术、人才等限制,中小企业不一定事事都要自力更生。尤其是在科技研发上,建立专门的机构,聘用专业性人才,往往是中小企业很难承担的。理性的选择是,可以没有研发机构,可以没有专业团队,但必须有研发经费的安排。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借用其他研发机构的力量,实现自己技术进步的目的。

 

3、聚焦主业和“专精特新”

从外部来看,市场细分是大趋势。国家也在资本市场相继推出了“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前不久成立的北交所更是专注于“专精特新”企业。这为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企业自身来看,要聚焦主业,发挥好“船小掉头快”的优势,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专注于专精特新产品的开发,努力使企业成为细分市场中的“隐形冠军”。不要简单地求大求全求洋,不要随意地跨界经营。既要应变,也不要多变。

 

4、沉淀成本和零点思维

有时候投资一旦形成,就无法撤回,特别是基建性投资更是如此。对此,要学会运用零点思维方法,把既有投资当作沉淀成本,先看收益能否覆盖可变费用或流动成本。如果可以覆盖,则应继续生产,否则再行决策。

 

5、融资选择及成本收益分析

企业的经营和运转离不开融资。我们在调研中经常发现,许多企业要么是津津乐道于在银行没有贷款,要么就是过度依赖银行信贷融资,在投资决策时,往往也是缺乏深思熟虑,凭主观臆断和以往的经验拍板。其实,在融资选择时,首先要比较不同融资的成本和预期收益;其次要尽可能根据投资回收的时间及收益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包括信贷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租赁融资、保理融资等等。对于某些企业,还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工具实现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