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放弃设定GDP目标、专注“六保”底线
作者:沈燕 时间:2020-07-16 阅读量:6141 来源:《新豫商》

        在疫情带来的经济和舆论冲击波一浪接一浪下,今年召开的中国两会无疑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面对内外交困、经济下行压力只增不减的现实,中国首次放弃了设定年度GDP增长的量化目标,突显政策全力以赴专注“六保”的底线思维。

        中国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专家们看来充满忧患意识。今年时间已近过半,确保民生就业稳定、帮扶支持企业济困扶危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中,远超去年的大手笔减税降费以及赤字率提升及专项债、特别国债的明确指向,更突现积极财政政策的含金量诚意满满。

        “今年已过去近五个月,下一阶段要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抓紧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出台的政策既保持力度又考虑可持续性,根据形势变化还可完善,我们有决心有能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

       中国今年将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将超过2.5万亿元。报告通篇充满忧患底线思维,强调困难和问题,并明确指出将保居民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也突现政府工作重心向民生方面的转移。

       “虽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明确提出4万亿的刺激规模,但从政府支出的安排上其实已经超过当年的4万亿,而投向也侧重民生和帮扶企业,政策指向更精准,也更务实。”中国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称。

        这一看法也得到曾担任过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的贺铿的认同。在他看来,今年不设经济增长目标既是基于疫情下现实的考虑,同时也是中国不唯GDP之上的具体体现。符合实际也有助于政府更专注“六保”。

       中国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5月22日开幕。中国在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没有提经济增速量化指标。此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人民币,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弱化GDP强化保民生保就业,政策指向更明确

        受疫情影响,今年推迟的两会可能不设目标也在市场预期之中。在中国一直强调不唯GDP之上,更强调经济增长质量的大背景下,无论是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还是稳健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不搞大水漫灌,政策指向性也更强。

       报告也指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没有提经济增速量化指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中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

        政府工作报告称,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 “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 “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就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特点中一个强化一个弱化,强化民生弱化GDP,这也符合中国目前的现实。而强化民生的资金从哪里来,政府预算安排也都给了明确的说明,积极财政政策的含金量很足。

       ”取消经济增长目标设置等于重新划出来一条起跑线,而赤字率安排在3.6%以上也给政策预留了空间,毕竟今年情况特殊,疫情防控是持久战,在财政很困难的前提下,减税降费仍然超过去年,是政策向民生转向的具体体现。“王军称。

        此外,放水养鱼、对中小微企业的实际帮扶举措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明确的体现,同时对弱势群体的补助也有所增强,突现疫情之下,中国财力吃紧之际确保”六保“的努力。

        亚洲开发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亚太地区的疫情防控对应的经济损失在1.7万亿~2.5万亿美元之间,中国的损失在1.1万亿~1.6万亿美元之间。这一分析更新了此前4月3日发布的《2020年亚洲发展展望》中的结论,该报告预估疫情给全球带来的损失为2.0万亿~4.1万亿美元。

扩内需推动消费回升,政策转向消费投资并重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现实,扩大投资是见效最快也最常用的举措。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提振消费和扩大投资有效结合,明确提出推动消费回升,通过稳就业促增长保民生,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发展。

       在马晓河看来,这也是政策转向的一个体现,从以往重投资轻消费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在扩内需的举措中把推动消费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同时加大对重点行业的支持。这在疫情之下政策全面向民生倾斜转变有现实意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缩,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财政要节约一点。政府过紧日子,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这是一个长期的方针政策,并不是短期的应对措施。“中国财长刘昆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称。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