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要点
作者:豫商播报 时间:2022-09-05 阅读量:754 来源:豫商播报

四时制宜

四时制宜,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医养生的一大特色。

 

秋天共有三个月,从立秋开始到立冬止,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其中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时至金秋,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也即是“天人相应”,故体内的阳气和阴气双方也随之由“长”到“收”改变。因此,秋季养生原则要注意保养体内的阴气,也就是《黄帝内经》里所说的“秋冬养阴”,凡饮食起居、精神情志、运动锻炼都离不开“养收”这一原则。

 

 

01

起居调养

图片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此秋季之应,养生之道也。”

 

秋季三个月,阴气已升,万物果实已熟,自然界一派容态平定的气象。秋风劲急,物色清明,肃杀将至。人们要早睡早起,使情志安逸宁静,从而缓和秋季肃杀之气的刑罚;同时要收敛神气,以应秋气的收敛清肃;秋季天燥,情绪不受外界干扰,以使肺气清静,故而秋季养生调养身体“收气”要顺应自然界秋季收敛之气的变化

 

秋冬养阴

自立秋节气以后,自然界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也即是“秋冬养阴。”秋冬阴气内收,为来年阳气生发奠定基础。

 

秋老虎

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气温依然很高,同时秋雨连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

 

多事之秋

“白露”节气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容易复发旧病,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

秋冻

“寒露”节气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寒”,适当做到“秋冻”,可以提高人体抗击严寒的能力,为度过寒冷的冬季做好准备。如果在深秋季节,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阴雨霏霏,若不及时添加衣服,极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感冒等病。所以,秋季要顺应气候的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做到“秋冻”有节,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相适应,才能维系好身体健康。

02

情志调节

图片

秋季自然界一派萧瑟景象,容易让人们触景生情,产生“悲秋”的心理。特别是老年人,更易在他们心里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自古文人面对秋季,写出了很多的悲秋伤感诗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林黛玉之口写出了“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的名句。

 

图片

要想避免“悲秋”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要学会积极应对,多接受自然界阳光的照耀,借助大自然的日光补充人体的阳气,当情绪不佳时,及时转移注意力,开展户外运动,进行散步、游泳、跑步等锻炼;约三五好友去爬山登高,感悟自然旷达之景色;听音乐、相声,写书法,画画,皆能改善不良情绪,使人精神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