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与金融服务发展报告
作者:豫商播报 时间:2022-08-26 阅读量:950 来源:豫商播报

摘要

近日,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联合东方微银发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与金融服务发展报告》,通过对《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相关公开数据、产品与服务、典型案例、专家观点进行汇编整理,结合对监管层相关人士、金融机构从业者、科技企业等各方的调研走访,着重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不断向深推进,相关政策体系、法律体系、支付体系、信用体系、资本市场等制度保障日益完善,发展形成以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等为服务主体,以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产业金融、保险科技等为服务模式,以乡村振兴、绿色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融资与专精特新等企业或场景为服务对象的服务生态。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联合东方微银发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与金融服务发展报告》,通过对《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相关公开数据、产品与服务、典型案例、专家观点进行汇编整理,结合对监管层相关人士、金融机构从业者、科技企业等各方的调研走访,着重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01-
综述
 
      中小企业保持稳健发展,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是激发创新的重要力量。2011年7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新闻发布会上,“专精特新”概念首次被提出,到2021年北交所成立,2022年《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印发,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2018年11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概念,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导产品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其所属重点领域包括:制造强国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十四五”规划中的战略新兴产业、《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所列重点领域等。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企业的数量达到4842万户,增长1.7倍,其中99%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截至2022年8月,我国总计公布四批共911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第四批新增4357家
 
      按照城市来看,北京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591家,超过上海跃居榜首,其中第四批新增334家;上海以507家紧随其后,第四批新增245家;深圳以445家排名第三,其中第四批净增276家;宁波共有283家,排名降至第四,第四批新增101家;重庆跻身第五,共有257家,其中第四批新增139家。另外,330家新三板公司入围,较前三批名单相比由342家增至672家,数量翻番。
      近年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备受关注。国家及各地利好政策和扶持举措不断加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各梯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覆盖率不断提升。
 
      本文从公开资料中选取了五个省市的相关内容与数据发现,各地实施方式与扶持力度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北京市通过实施中小企业“畅融工程”,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信贷绿色通道,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专属产品实现对其更为精准的金融支持;山东省建立统一的信贷对接服务系统对相关项目进行动态管理,较为高效地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指标和融资需求,并实现与合作银行实时精准对接;重庆市、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则正式部署具体行动计划,分别从增加资金扶持,组建发展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专属金融产品等具体举措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详情如下:
 
      1、北京市
      2021年年底,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梯队的培育和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实施的中小企业“畅融工程”,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信贷绿色通道,联合六家金融机构推出“专精特新贷”,截至2022年3月底,一年期以下产品累计放款1336笔,金额50亿元,平均利率低至3.6%。北交所的定位是大力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本支持新平台。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搭建的“专精特新融通发展”平台于2022年8月11日正式上线,旨在为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与央企、市属大型国企、大型龙头民营企业提供融通对接服务。通过平台实现一对一交互对接,展示企业技术实力、业务开展情况,就产品(服务)供需、技术研发、产业配套、投资融资等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在全市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的融通发展新格局。
 
       2、山东省
      山东省通过开发“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贷对接服务系统”,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项目库,实行项目储备库动态管理。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市县工信部门推荐,按标签分类入库,提报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和融资需求。合作银行实时在线跟踪入库企业,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并根据信贷对接情况及时更新企业获贷状态。合作银行挖潜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可分类入库。
 
      同时山东省引导16市制定专项政策,制造业产业特色加精准服务,成为山东“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3、重庆市
      2022年以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从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培育、科技支撑、金融支持、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30项建设任务。金融支持方面将组建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基金,鼓励银行业创新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专属金融产品;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作推进会召开。2022年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79家,为前4年总数的1.8倍。
 
       4、福建省
      2022年6月末,福建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余额143.97亿元,同比增长16.11%;企业获贷率为78.6%,比年初提高5.5个百分点;贷款合同平均利率3.98%,比年初下降19个基点。
 
      日前,福建省工信厅出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建设工作方案》(简称《方案》),加快培育和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方案》明确,到2025年,培育认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300家,争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400家;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加强对入库企业分类指导和跟踪分析;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组织动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纳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开发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自测工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测工具,分别嵌入培育库申报入口,由申报企业在入库时开展自测,系统根据申报企业自测结果,划分相应的培育层级。
 
      5、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若干措施》、《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提升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从财税支持、金融支持、产业链协同创新、创新能力提升、数字化转型、人才智力支持多方面发力,对认定为国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不超过100万元、50万元奖励,部署“十四五”期间通过“桂惠贷”政策投向“专精特新”领域在500亿元以上,节约企业融资成本10亿元以上。
-02-
“专精特新”相关产品与服务
 
      本文选取了26家银行或分行共50款相关产品或方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可供参考的结论:
 
  • 统一面向各梯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产品占比38%,面向“小巨人”及以上级别企业的专属产品占比12%,另,中国银行广州分行“专精特新培育贷”面向列入广州市工信局小升规培育库名单企业,民生银行广州分行的8款产品面向北交所“专精特新”客群;
  • 支持信用模式的产品占比40%,其中纯信用模式产品占比22%;
  • 年化利率方面最低可至3.25%(交通银行北京分行“普惠e贷”),另有3款产品以LPR为定价基准加减点动态变化;
  • 52%的产品授信期限在1到3年之间,12%的产品不超过1年,用于购置厂房及设备、技术改造等类型的产品期限较长,可达5到10年,如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专精特新设备购置绿色贷”、民生银行“易创厂房贷”、中国银行广州分行“专精特新培育贷”、渤海银行广州分行“技改贷”等;
  • 授信额度方面,面向“小巨人”企业的产品额度相对较高,以北京银行“专精特新领航贷【顶尖】”、渤海银行广州分行“小巨人贷”、上海农商银行“引航贷”为例,额度高达5000万元。
      数据表现方面,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工商银行面向“专精特新”企业授信客户超1.7万户,融资余额超1400亿元;农业银行与超1.5万户“专精特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提供信贷支持超1000亿元,与超39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为近1500户“小巨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贷款余额超250亿元;兴业银行服务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逾7000户,融资余额近千亿元。截至2022年4月末,浙商银行上海分行以高层次人才作为精准服务对象的金融服务品牌“人才银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超1600户,融资余额超300亿。
 
      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企业特征,各地多家银行推出了多类别、多层次的专属金融产品,并采用覆盖式主动营销、白名单精准对接等创新服务方式。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转变实际上也是对科创企业服务模式的探索,完善科创企业金融服务,引导金融资源向科创领域集聚,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03-
《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
 
      此前,创新型中小企业缺乏评价标准,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由各地方自行制定,存在一定差异。6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后称《办法》),将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分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层次衔接进行,对评价认定工作进行规范,对培育管理提出了系统性要求。
 
      《办法》较之前有了更确切、更细致的评定标准和认定维度,部分地区创新企业申报门槛有所降低,并建立了统一的培育管理平台,同时将产业链配套指标作为单独的评价维度,网络强国建设相关领域列入主导产品所属重点领域。总体而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路径进一步清晰,中小企业培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有助于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引领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标准包括创新能力、成长性、专业化三类6个指标,满分100分,企业得分达到60分以上或满足相关特定条件即符合创新型中小企业标准。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由企业按属地原则自愿登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将于2022年8月1日文件正式实施前开放)参与自评,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根据评价标准组织对企业自评信息、相关佐证材料进行审核、实地抽查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由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公告为创新型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包括从事特定细分市场年限、研发费用总额、研发强度、营业收入等基本条件,并从专、精、特、新四方面设置13个指标进行综合评分,满分100分,企业得分达到60分以上或满足相关特定条件即符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标准。考虑到各地企业发展水平差异,在坚持全国统一标准的基础上,留有15分“特色指标”由各省结合本地特色进行设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由创新型中小企业按属地原则自愿提出申请,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根据认定标准,对企业申请材料和相关佐证材料进行审核、实地抽查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由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围绕专、精、特、新以及产业链配套、主导产品共六个方面,分别提出定量和定性指标,考虑“小巨人”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的排头兵,被认定企业需满足全部指标要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属地原则自愿提出申请,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根据认定标准,对企业申请材料和相关佐证材料进行初审和实地抽查,并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对被推荐企业进行审核、抽查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04-
建言
 
      重庆市政协委员、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苓玲针对系列金融支持政策举措实效与‘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出建议,要提升银行精准服务力,推进授信审批观念从“看过去、看资产、看股东”旧思路,转变为“看未来、看技术、看团队”新理念;整合数据、融资、政策、服务等信息资源,探索“企业、专家、银行”多方联动机制;落实好“白名单”制度,注重服务时效,简化融资环节,提高融资审批效率。
 
      银行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需要做哪些体制机制上的转变?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近日接受《人民日报》采访就相关问题给出建议:满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贷需求,需要银行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创新传统风控手段。首先要组建专营机构或服务团队,制定差异化考核政策,加强对“专精特新”贷款户数、金额、产品覆盖面等方面的奖励,提高科技金融在关键指标考核中的权重,同时设置相对宽松的不良容忍值。其次,要运用专业评估技术,利用大数据平台,整合工商、司法、投资、专利等多渠道信息,对企业风险和金融服务需求进行更为精准的分析与画像,从前端提高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此外,要结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特点与发展生命周期,设计“弱担保、弱抵押”的信贷专属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订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以及担保贷等。
 
      就下一步在知识产权评估、登记流转和处置等方面需要的工作,曾刚表示,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知识产权评估机制和规范的评估流程,要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商业银行可针对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专精特新”企业特点,为其提供多元化、综合化金融服务。
(引用来源:重庆日报、人民日报)
 
-05-
结语
 
      综上所述,各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规模、扶持政策、金融产品服务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因地制宜发展专、精、特、新产业的同时,继续加大政策指导、积极开展产业协作、技术与人才交流等举措,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上专精特新之路,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调与高质量发展。
 
      面对当前企业金融需求政策环境的变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与金融服务将如何发展,以下提出几点思考
 
      激活数据的金融价值。《办法》正式实施后,培育管理平台将承担对专精特新相关企业的数据采集、认定评价等工作。基于认定标准中已就企业形成统一指标,我们可以预见,大量指标数据将沉淀为新的“专精特新基础数据库”,成为天然的、重要的生产资料。发挥数据决策力,让数据和平台更大程度体现金融价值,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信用价值判断,精准定位,服务提效。
 
      发挥合力,提升效率。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中小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和市场潜力。引导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打通相关指导部门、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节点间的信息壁垒与资源壁垒,通过完成动态实时管理、企业融资需求精准对接金融机构、加快科技创新应用的精准扶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障、金融机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链条上的多个关键环节,完善底层逻辑,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
 
      共建“专精特新金融服务生态圈”。作为金融优先支持对象之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当前仍面临一些制约或痛点。共建“专精特新金融服务生态圈”,探索“投融贷”联动创新模式等实践,实现生态圈内的高质量闭环服务,拉通与促进供需关系平衡,实现产业与金融互融共进,巩固壮大地方实体经济根基。
(来源: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